目录

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:简评《追风者》9-20集(《追风者》影评)

《追风者》剧集过半,截至20集,人物一个阶段的成长已经完成,由此,我们来聊聊这......

追风者》剧集过半,截至20集,人物一个阶段的成长已经完成,由此,我们来聊聊这个阶段的魏若来,看他如何从青涩、莽撞,走向成熟、稳重。

剧中,魏若来的目标从第一集开始就非常明确,这一阶段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坚定,他是那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之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,他一心报国,从未易志。他在央行面试的时候,就诵读了梁启超的经典名句:故今日之责任,不在他人,而全在我少年,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强则国强。并坚定其志向是"愿尽毕生所学,报效国家。"而这,也正是沈图南看中他的地方。

魏若来是一个心怀抱负、渴望做出一番成就的年轻人。关税改革投票上,沈图南迟迟未到场,他顶着那群不怀好意的银行家、买办、洋人的巨大压力,执着空稿也要硬上,因为他知道,只有收回关税自主权,中国的民族工业才有可能和外资抗衡,他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。

魏若来对自己这场演讲的表现明显是非常满意的,他天真地认为自己的演讲对关税改革能够有推动作用,但第二天的报纸版头却只有沈图南,他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的小角色。此时,他的冲劲儿起来了,他急切地想证明自己,因此,他主动请缨,狙击兴夏,一来为沈图南报仇,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。

只是打兴夏这一战魏若来失败是必然,不仅因为他年轻气盛,却缺少经验,高估自己,低估对手,也因为信息的不对等。在他所知的范围内他已经做到最好了,但他根本不知道虞世清还有另外的揽财渠道,所谓盘外招,他是一点也使不出来。沈图南事后的复盘让魏若来有很强的挫败感,但没关系,要想做成大事,首先要输得起,这也加深了魏若来对沈图南的仰慕之情。

这个阶段的魏若来,因为年轻、经验不足,表现出来的很多行为显得非常莽撞,又因为他本身聪慧过人,刚凭借小策略让林樵松吃了瘪,他对自己是过度自信的,但人在河边走,哪有不湿鞋,抢枪事件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后,他开始处处谨慎,走一步算三步。就像他杀李晟达,简直是准备了N重保险。并且,魏若来杀李晟达也不仅仅是为了给哥哥报仇,李晟达牵连太广了,首先,他的口供已经供出了沈近真,沈近真现在非常危险,魏若来欠沈近真一个人情,他一定会还,并且,沈近真作为沈图南的妹妹,这桩案子最后一定会牵连沈图南,魏若来是在救沈近真,更是在救沈图南。

由此我们说一下魏若来和沈图南的师徒情。魏若来对沈图南是绝对忠诚的,但这种忠诚不是愚忠,他并不是先生脑,他对沈图南的忠诚,一方面是知遇之恩,师徒之情,另一方面是这个阶段的他认为沈图南能够实现他的救国梦。

沈图南对魏若来有知遇之恩,而魏若来又是一个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,沈图南让他做自己的助理,在林樵松发难的时候出言维护他,这一桩桩的事魏若来都记在心里,尤其是在服装店的镜子前,沈图南对魏若来说的话,那是真拿捏住了他。沈图南对着镜子中的魏若来说,他看到的是一枚正在升起的金融之星,未来金融圈的人都将以认识你为荣。魏若来本就志向高远,胸怀天下,渴望做出一番事业,沈图南对他的期望(画饼),正是他的理想。同时,沈图南的实力他是看在眼里的,毕竟研究了他这么久,他对沈图南是有很深的崇拜之心的。

当然,魏若来是清醒的,他并不会仅仅因为感恩和崇拜就对沈图南死心塌地,更多的是他认为沈图南能够拯救金融圈,能够救中国,并且他觉得沈图南的理想和抱负与自己是一致的,因此他拼了命也要护沈图南,在警备司令部,一针致幻剂下去已经神智不清了,他想到的依旧是沈图南对他说的报国决心,他说出来的依旧是一句"先生不是这样的人"。沈图南来看他,他吊着一口气也要说希望他保重,也请他放心,自己不会说出他一个字。

说到这里,岔开去简单谈一下林樵松请魏若来吃饭那场戏。这场戏节奏非常好,演得也特别精彩。电影演员的优势在于情绪传递更加内敛,不会过于大开大合,他们多擅长用眼神和表情去传递情绪,让表演更有层次感。可惜的是一般电视剧的景别多采用全景和中景,要不就是正反打,留给演员抒发情绪的口子很少,并且为了剧情推进得快,也会刻意省略这样的表达。而好的导演会通过打光、运镜、景别等给予演员充分的表演空间。吃饭戏一直都不好演,很多人演不好就会显得特别假,但要演好了,就会非常出彩。这场吃饭戏王一博把节奏带得很好,一呼一吸之间张弛有度。一开场他就在很认真地吃饭,他夹菜、进食的速度很快,这是一个在监狱里关了快一个月,又被用刑又吃不饱的人的真实反应,林樵松跟他搭话,他连看都没看他一眼。但他即使饿,他的吃相也非常好,因为他毕竟是个知识分子,而不会像牛春苗表现得一副野丫头的样,吃得稀里哗啦。

林樵松给他递水这里也有意思,林樵松杯子递过去他直接接过来放下了,一点不带客气也不带怕的,这里节奏非常好。直到林樵松第一次提到沈先生,他把碗筷一放,这个动作用了一点力,接着他喝了一口水,准备贴脸开大了。

他对林樵松说"我不会说你坏话"时的表情还是非常平淡的,此时他把衣服一掀,摄影机给了一个自下而上的摇镜,从伤口摇到脸时,他的表情变了,变得极其冷峻,并附有压迫感。王一博在处理角色两面性时候很好的一个点是他很会把握这个度,魏若来的这个表情和《无名》中叶先生卡车上的那个表情可以对照起来说,叶本身的气质更邪气,角色呈现的属性也是亦正亦邪,卡车上那个笑更多的是要展现一种癫狂和邪恶交织的,年轻人的残忍,而魏若来的气质更正,因此他的神态更收敛,主要是呈一个震慑的作用,放在这场戏里,一是能让戏中的林樵松感受到威胁,二是能让戏外的观众看到人物性格的转变。并且王一博在演这场戏的时候是呈放松状态,因为魏若来在这个阶段知道自己肯定不会有事了,腰杆子也硬起来了,对林樵松他除了恨其实也不是很放在眼里了,他的精神此时已经放松了,即使他穿着破衣烂衫,鼻青脸肿的,被折磨得没什么精神,气场上依旧压了林樵松一头。这场戏张天阳给的反应镜头也非常到位,把林樵松这个见风使舵的小人刻画得入木三分,从示好再到挑衅,双方的拉锯很精彩。对手戏,从来不是谁要压谁一头,只有配合到位,才能出来最好的效果。

魏若来从警备司令部出来后没多久,就拜沈图南为师了,双方彻底交心,并肩作战。但在魏若来被抓的全过程中,其实我们已经能一窥这对师徒之间存在的隐患。沈图南这个人物的身上很好地体现了资产阶级以利益为先的丑态。魏若来被抓这件事情,对于沈图南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会不会牵连到他自己,会牵连得有多深,所以他最在乎的是魏若来到底是不是共产党,他冒着危险到牢里都要问这么一句话,在得到魏若来的否定后,他才彻底放下心,觉得这事能摆平。而魏若来与他全全相反,因为知遇之恩,因为报国梦,他把沈图南护到了底,他也秉持着一人做事一人当,不相干的人他一句没提,即使他已经知道徐诺就是共产党。

这个事件其实也非常直观看出国共两党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。徐诺对沈近真说,魏若来是烈士遗属,又是无辜被卷入者,组织准备营救他。但说句现实的,不说乱世之中,人命本就轻如纸张,革命是要流血的,殃及池鱼也是在所难免,更何况我党那时候本就已经自顾不暇了,从警备司令部营救出一个人的危险性是非常非常高的,搞不好要搭进去一整个组的人。但我党敢于牺牲,敢于为人民牺牲,我党在乎的,是每一位人民群众的生命价值。反观国府,沈图南以仕途为重,虞世清、康少捷之流,拿人命做上面斗争的工具,更不用说南京那群人。虞世清之流在饭桌上商量如何让沈图南倒台,让我想到《万湖会议》,普通百姓在他们眼里和一粒沙、一颗米没有什么区别,他们随便的一句谈笑,就能决定一个人,乃至一个群体的性命。

由此我们说说魏若来的信仰。这个阶段的魏若来,信仰的是三民主义。魏若来出生于1907年,少年时代成长于三民主义之下,耳濡目染,并坚信三民主义可以救中国。他自诩不懂政治,对共产党的存在也没有任何激进的意见,但这不代表他有兴趣去了解另一个政党并在短时间接受他们的理念,在这个阶段,他是坚信三民主义,也坚信他师父的理念,他知道这个国家病了,而他觉得三民主义是药剂,只要通过他们的努力,就能治好这个国家。因此,沈近真的游说完全不能见效。此时的魏若来还没有完全看到政治的腐朽,还不知道这个国家已经从根上烂了,他依旧觉得前方是光明之路,而沈图南,是照亮信仰的一束光,但沈图南身上本就携带着资本主义的软弱性与妥协性,从他说出"政治,是妥协的艺术"这句话开始便是如此,这也为之后二人的决裂做了情绪上的反衬,此时希望有多大,未来的失望就有多惨痛。其实主义本没有对错之分,有错的是那些假借主义之名行苟且之事之人。《无名》里,何先生说:"你心中的国民党在民国十几年就已经死了,现在看到的不过是尸体腐烂的过程。"国民党亲手摧毁了三民主义,沈图南也将亲手打碎魏若来的信仰之光。

这个阶段的魏若来,应了教员那句:"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;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",他的智慧、坚毅、勇敢,他的拳拳报国心初现锋芒,但在这个吃人的社会和腐朽的政治背景下,他的理想很难实现,他的信仰将会背叛他。下一篇剧评,我将从沈、来的师徒情角度切入,结合阶级、社会、历史等对21-30集进行评述。

追风者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jingchucn.com/post/c18425a2.html

发布评论

您暂未设置收款码

请在主题配置——文章设置里上传

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

文章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