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【2024.04.30】小县城“留”人的大磁力

荆楚快讯黄冈2024-04-30230
黄梅县第三小学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。(记者 余涛 摄)4月25日早上7时35分,“宝妈”柯翼鸾带着两个孩子走出小区,步行5......

小县城“留”人的大磁力

黄梅县第三小学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。(记者 余涛 摄)

4月25日早上7时35分,“宝妈”柯翼鸾带着两个孩子走出小区,步行5分钟,将孩子送到黄梅县第三小学上学后,又步行3分钟来到学校对面的“依诺萱服饰”上班。

“依诺萱服饰”是一家服装加工厂,为杭州几家电商品牌做代工。这家1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,有30多名女工,她们跟柯翼鸾一样都是陪读“宝妈”。

“老大读五年级,老二读一年级,接送孩子、上班、做家务都能兼顾。”优质的教育、便利的工作、舒适的环境,让生活在这个小县城的柯翼鸾很是满足。

之前,柯翼鸾和丈夫都在武汉打工,孩子跟随爷爷奶奶,在黄梅县下新镇罗岭村生活学习。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,去年下半年,柯翼鸾在黄梅县第三小学附近的水木学府小区买了房子。今年春季,柯翼鸾的两个孩子进入三小上学,成为新市民的她就在学校对面的服装加工厂找了份工作。

下午4时20分,柯翼鸾放下手中的活,到三小将老二接到工厂做作业。5时左右,老大来到妈妈的工厂,兴奋地告诉弟弟,他在学校的篮球比赛上,有个精彩的投篮。“哥哥参加了学校的篮球社团,弟弟参加美术社团,社团活动丰富多彩,每个月都有主题赛事,孩子们总有说不完的开心事。”望着兴奋的小哥俩,柯翼鸾格外高兴。她说,黄梅三小优质的师资、信息化的教学、丰富多彩的课程、独具特色的社团活动,就像一块磁铁,牢牢吸引着学生和家长。

作为全省推进城市和产业“双集中”6个试点市县之一,黄梅县以城聚人、以人聚产、以产兴城,形成“人城产”协同发展的新格局。

“‘双集中’首先是人口的聚集,突破口在教育。”黄梅县委书记刘欲晓认为,黄梅是教育大县,基础教育在全省有影响,探索以教育为核心的优质公共服务吸引人口聚集,是黄梅最具竞争力的优势。

为此,黄梅县把城南片区设定为重点发展区域,配齐“高、初、小、幼”全学段,让优质教育资源聚集,并取消该片区学生入学限制条件,面向全社会招生。同时,深化融合型教联体改革,出台“1+5”综合性民生支持政策等举措,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,以优质教育吸引人,引导人口向县城聚集。

2023年,黄梅县城新增人口1.1万人,其中教育拉动7256人,占比65.9%。今年春季开学义务教育新增855个学位,带动人口进城2135人。

吸引人口聚集,除了教育这块磁铁,黄梅县还在“以岗留人”上下功夫。“我们围绕返乡就业有事干、县内企业有工招、自主创业有人帮这一主线持续助推‘双集中’。”黄梅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鹤峰说。

新投入运营的黄梅县人力资源市场,搭建供需撮合平台,求职人员通过线上线下投递简历,平台进行精准匹配,撮合岗位。35岁的黎彪在广东佛山打工十几年,通过该平台的撮合,今年在黄梅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找到一份养殖技工工作,月薪过万元。“一直以为外面就业机会多、工资高,其实在家务工,不仅钱不比外面少,还能照顾家人。”黎彪由衷感慨:“就业不用去远方,黄梅就是好地方。”

今年春节以来,黄梅县先后为633名产业工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75.9万元,落实各类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贴息贷款1.2亿元。截至目前,全县达成就业意向的人员比例超过40%,已有4100多人选择返乡就业,其中600余人选择自主创业,让“留下的”能“留得住”“留住的”能“留得稳”,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为使县城更具吸引力,黄梅县在“以房安人”上也做足了文章,提供高额购房补贴,这一政策让许多家庭看到在黄梅安家的可能。

“对农业转移人口、务工返乡人员、产业工人、外来人口、教师医务人员、二孩三孩家庭等6类群体,在县城购房给予6万元一次性补贴,教师、医生、二孩三孩家庭可叠加享受,最高可补贴27万元。”黄梅县住建局局长汪营说,该县还出台“1+5”政策包,把住房政策与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社保、产业等政策打捆集合。比如,针对外来人口,制定取消城镇落户限制、就近就学就医等政策,针对产业工人、在外务工返城人员,制定免费技能培训、创业贷款、医保断缴不设待遇等待期等政策,加大政策的“油门”聚集人口。

以服务留人,推动产业升级和集中发展。黄梅县2023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较上年提高1.37个百分点,认购和网签商品房2020套,297家企业释放就业岗位9000个。

(责编:白楚云)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jingchucn.com/post/7a8ff374.html

发布评论

您暂未设置收款码

请在主题配置——文章设置里上传

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

文章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