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湖风光别样新

立夏时节,蕲春县蕲州镇雨湖社区远山如黛、近水含烟,湖面上碧波荡漾、渔船点点,偶有飞鸟轻掠湖面,让人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。

雨湖社区位于蕲州镇南郊,地势平坦,西望长江,三面环湖,拥有山林649亩,水面3900余亩。雨湖又名御湖、“王宣湾”,后发展为雨湖社区。早在明末清初,“雨湖渔舫”被称为“蕲阳十景”之一,名冠吴楚。

近年来,雨湖社区立足生态优势,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,村民的生活品质连年攀升。

退出“江湖”兴产业

雨湖盛产鱼、藕,水产以自然孵化、捕捞为主,是该县唯一的渔业专业村,以鲫鱼、九孔莲藕为最。2009年,雨湖社区成立雨湖渔业专业捕捞合作社,下辖40个捕捞小组,共有作业船舶300余艘,作业人员800人,发展成为专业捕鱼村。

随着长江禁渔和渔民退捕,雨湖社区渔民逐渐上岸,164艘渔船退捕。渔民凭借着传统手艺,生计从捕鱼变成了养鱼、卖鱼、护鱼……虽然依旧“靠水吃水”,但“吃法”变了,“饭碗”换了。

如今的雨湖,打造了淡水渔业捕捞品牌,拥有远近闻名的专业捕捞队伍,推广生态科技养殖,做活渔业养殖文章。社区渔民为规模化鱼塘提供捕捞服务,拥有围网、飘网、磁网等国家允许使用的专业捕鱼用具,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,年捕捞务工收入3000余万元,渔民年人均收入4万余元。

一手抓社区治理,一手抓产业振兴。近年来,雨湖社区依托丰富的水面资源优势,走“支部+合作社”的产业发展之路,引领种植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。2022年,雨湖社区年产淡水鱼140余万公斤、莲藕24万公斤、龙虾750余公斤,年养殖业产值1400万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余万元。雨湖水产品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《无公害水产品认证证书》和《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证书》。

暖心小事践共富

2022年,雨湖社区盘活400平方米废弃厂房,通过村企合作,打造“共富工坊”。“共富工坊”在社区的牵头带动下,链接企业资源,通过企业出单、工坊接单、居民做单,实现良性循环。“共富工坊”已为社区创造就业岗位40余个,解决26人就业难问题,每人每月可获得3000余元的稳定收入。

雨湖社区水域面积广地势低,湖边村居多,汛期面临着湖水倒灌的威胁。社区两委在走访时了解到群众的实际困难,决定升级改造雨湖排水闸。

2022年12月,雨湖社区主动对接县直相关单位,通过实地测量、专家论证,制定项目设计图。社区两委全程跟进服务,仅用2个月时间完成雨湖排水闸升级改造项目。该项目包含增加电动闸门、加固拦水堤坝、增加防护栏、硬化约150米闸口通道等工程,刷新了该镇民生项目建设速度。

“排水量提升3倍,极大地提高了汛期排水排涝的效率。”雨湖社区副主任王鹏飞介绍,项目完工后可改善雨湖周边6个村的排涝问题,受益农户近5000人。

利民之事,丝发必兴。近年来,雨湖社区先后完善村容村貌、道路交通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,投资20万元修建了1500平方米的法治小广场,投资30万元清理花坛、改造排水沟、增加绿化带、加装竹栅栏等,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,获得群众一致好评。

乡村振兴惠民生

每到节假日,雨湖文化礼堂人来人往,乡贤能人和慕名而来的游客来此感受雨湖渔业文化。

雨湖文化礼堂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,是弘扬文明乡风、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。美好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后,雨湖社区投资80余万元,升级改造闲置的老礼堂,巩固党小组活动阵地,并融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老年活动中心及村史馆等功能,设置党员教育、渔业文化、社区发展展厅,打造功能完善的综合性活动中心。

如今,这座占地500平方米,由木头搭建而成的“老建筑”重新焕发生机,成为村民们开展文艺文化活动的绝佳场所。

建设幸福家园,人人都是主人翁。改造雨湖大道沿线道路时,居民主动清退道路两旁的杂草和菜地,补修沿线破损缺失的路缘石和破损花坛;美化土背山两侧围墙时,村民们因地制宜,加装180米竹栅栏,粉刷老苎麻厂围墙……昔日的旱厕、荒草地上建起了菜园、果园、花园等,身边的这些“微景观”让幸福滋味在群众身边触手可及。

近年来,雨湖社区创新实施“1+5+S”工作模式,构建起完备的社区治理体系,创新了“党总支+党支部+党小组+党员中心户+微管家”的五级联动组织,掀起“忠心党员当先锋、知心代表聚民意、热心乡贤来助力、贴心社工送服务、暖心老王解忧愁”热潮。

雨湖社区依托“党建+数字乡村”平台,探索“互联网+智慧党建”“AI监控+高效治理”“云广播+乡风文明”乡村治理新模式,通过数字科技赋能,拓展了村民在线议事、在线监督渠道,实现党务村务、监测采集、统计查询、监督管理等事务“线上运行”,社区所有交通要道、池塘、广场、店铺等重点区域都得到了全天候、立体式监控,应急广播有效对接到村组。

如今的雨湖,青山为伴,绿水相依,人居和谐,幸福小康。先后获得“省级五好村党组织”“省级宜居村庄”“市级生态村”“县综合实力十强村”等诸多荣誉称号。

(责编:白楚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