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
5月26日,最高法发布追星诽谤他人典型案例:追星中侮辱、诽谤他人,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——魏某诉何某等三人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。
在这起案例里,A明星粉丝魏某举报B明星粉丝何某等三人后,遭到对方在微博上的恶意报复。他们虽未直接点名道姓,但公布魏某私人照片、主页链接等行为,结合相关截图,足以让网友识别出针对对象,给出否定评价,最终三人因侵犯魏某名誉权而担责。
这一判决发人深省。网络虽虚拟,言行却有痕,每个按键背后都连着法律与道德的底线。部分粉丝常存侥幸,觉得网络能掩盖身份,肆意侮辱诽谤他人也无妨。然而,此次案例清晰表明,无论是否指名,只要行为造成他人名誉受损,就必受法律制裁。
粉丝互撕危害巨大。它不仅伤害个人,更毒化网络环境。“饭圈”本应是粉丝支持偶像的温暖角落,却因少数不理性粉丝互撕变得“乌烟瘴气”,让清朗的网络受到污染。
最高法发布此案例,意义非凡。它为治理“饭圈”乱象提供了有力范例,明确了网络侵权的审理思路,让法律的界限在网络空间更加清晰。这是对网络暴力的有力回击,也是对广大网民的深刻警示。
追星是个人选择,但应在法治与道德的框架内。粉丝们需明白,维护偶像形象靠的是理性支持,而非攻击他人。在网络发言前,应深思言行是否会伤人害己。唯有树立法治意识,尊重他人权益,才能让网络成为传播正能量的平台,让追星成为促进成长与进步的动力。
原创文章,作者:极目新闻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ngchucn.com/390/